點擊查看往期內容>>>
“隋卞一探,真假立現(xiàn)”
在探店界,有一位兼具流量與口碑的頂流up主——“特廚隋卞”。不夸張地說,這位的水平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自媒體中,屬于是頂尖級別的存在。
但就是這樣一個人,最近被mcn踢出自己的賬號,并被其他人“奪舍”了。
特廚隋卞隋卞,本名隋坡。“老飯骨”團隊中大爺鄭秀生(已故)的徒弟,擅長淮揚菜,人送外號“鱔魚仙人”“妙界仙人”。
被叫鱔魚仙人,是因為其相關淮揚菜(響油鱔糊)熟練度高;被叫“妙界仙人”,是因為他總接妙界的廣子
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,隋廚最早出鏡于“老飯骨”系列中,一手紅燒肉深受二伯喜愛。后來“特廚隋卞”的賬號開始起家,成為繼“真探唐仁杰”后,專業(yè)廚子探店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早期隋卞一探的賬號內容模式,被認為與真探唐仁杰存在較大的雷同——不過很快,這位就走出了自己的賽道與風格。
在探店這個充斥著巨嬰、乞丐與小丑的領域,特廚隋卞展現(xiàn)出了同品類中幾乎斷檔的專業(yè)能力。川魯淮粵各個菜系、東西南北各大省市,上至傳統(tǒng)菜扛鼎的飯店,下至路邊民家小館,他都能用一張嘴以及其專業(yè)的角度,給你說得明明白白。即便放在今天,特廚隋卞產(chǎn)出的相關內容也算得上是降維打擊。
這位的絕活有二。其一,在于“說真話”。
隋廚的商業(yè)底線,在于“絕不接受探店充值”。三十年的廚子生涯,構建了其評判各大菜系的底氣;來自國宴廚師的師徒傳承,則成為了其探店權威性的背書;而一針見血地評價與改進建議,讓他在廚師界和觀眾席內都有著不小的口碑。
其二,是判斷食材與制作過程并將其復刻,在廚師界,隋廚被送外號“拷貝廚師卞卞西”。專業(yè)能力的兜底,使得他只要一張嘴、一歪頭,就能將面前菜品的原材料與制作流程說的八九不離十,隨后化為己用,并在廚房中予以再現(xiàn)。
在兩者的絕活加持下,有關隋廚的自媒體矩陣就逐漸形成:以“探店+復刻”為核心的產(chǎn)品模式。前者集中于“特廚隋卞”的賬號,后者則集中于“隋卞做”的賬號——而這,恰恰是同賽道下很多廚子難以實現(xiàn)的。
隋廚的師弟、同樣做自媒體的“特廚魏味”,也嘗試過類似的賬號矩陣(特廚魏味+有滋有魏,不過有滋有味這個號已經(jīng)停更很久了)
而在傳授技法的“隋卞做”賬號中,這個復刻最難能可貴的,是以家庭火灶的標準、去盡可能簡化流程,并復刻各方菜肴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當屬那一鍋熗鍋面。
大蔥、八角,醬油、鹽,西紅柿、雞蛋——就這么簡簡單單的幾樣東西,卻在隋廚手里產(chǎn)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。數(shù)百萬觀眾圍觀、學習并交作業(yè),有人稱贊其為“全網(wǎng)無差評”。時至今日,依舊有不少人前來慕名學習。
來源@紫貝兒official
從簡單的熗鍋面、雞絲涼面,到淮揚菜的代表諸如大煮干絲、響油鱔糊,再到火候菜代表的油爆雙脆,以及創(chuàng)新融合菜……所有菜品的制作過程,他都能向你娓娓道來,并留給他人復刻與評說。
而有主角,便自然要有配角。
如果說出鏡點評的隋廚是絕對主角的話,那么與其同行的編導“小李”,便是必不可少的捧哏綠葉——不搶話、能遞話,能問出在點上的問題、能當隋廚的嘴替,同時鑒賞水平亦是頗有水準。這專業(yè)與懂事的二人,便構成了一對“黃金二人組”,而諸如“小李單干吧”“小李領導考察小隋”的調侃,亦隨之而來。
小李曾銳評隋廚做的熗鍋面:像是丁z提了一捆大蔥到你嘴巴里串門一樣
然而,就是這么個被許多人喜歡的“二人組”,在三個月前突然離開了團隊。
停更風波